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学位授予权的取得采用的是“双阶层”方式,即在“资格审核”前提下的“法律授权”,由此使得学位授予权兼具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的双重属性。要求行使学位授予权既要秉承法律保留原则,又要能充分体现对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保障。学位授予权行使的全过程都必须遵循正当程序原则,但因学位授予参与主体和环节的多样性而又呈现一定的差异性。面对不断增多的学位授予诉讼以及存在的认识争议,应针对学位授予过程的不同环节作出是否纳入司法审查范围的区分且以程序审查为限度。当前亟待以学位授予权性质界定为基础,加快修订《学位条例》,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国学位制度。  相似文献   
4.
学位获得权是学位申请人在符合法律和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时,依据特定程序向学位授予单位请求获得相应学位资格的权利,其来源于《宪法》第四十六条、《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对公民受教育权的规定,具有特定的权利内容。对学位获得权的保护是规范与制约学位授予权、解决学位纠纷、完善学位制度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通过对35份典型学位纠纷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学位获得权保护面临着从既定规范到个案规范、从客观事实到法定事实以及从权限法定到自由裁量的现实困境。学位获得权保护的制度完善进路包括:在学位法中增设复议与诉讼的规定,合理限定学位授予单位增设附加条件的裁量权,设立相对统一的学位授予标准,强化对学位撤销权行使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产物,是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缩减产业发展、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的间隙,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教育组织模式.根据有关制度设计,现代产业学院将逐步推行至各类高等教育院校.笔者在调研江浙100多个产业学院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还存在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组织法制空缺、学生权利保障不足、教师法律地位模糊等法律风险.对此,需要通过增强产业学院独立性、建立独立理事会制度、完善学生权利保障、保障产业教师权利等方式,防范产业学院建设的法律风险,进一步健全产业学院建设制度.  相似文献   
6.
侯嘉淳  金劲彪 《江苏高教》2021,(11):112-117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实习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亟待建立统一的实习保障制度.构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制度,应当以学生为本位,明确实习学生法律身份,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实习权理论的基础上,设立专门法律保障、实施全方位配套的实习保障政策、细化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类型、落实多方主体的联合保障机制、完善学生实习权益的救济渠道,确保大学生实习权益免受侵害.  相似文献   
7.
8.
业务过失类犯罪近一半为空白罪状,其司法审判需要依赖空白罪状及其补充规范的作用。业务过失类犯罪可以分为职业过失犯罪、技术过失犯罪、职务过失犯罪,空白罪状在其中主要体现在犯罪行为的主体和客观方面两个构成要件,其补充规范类型范围较广。空白罪状在业务过失类犯罪主体中只作用于技术过失犯罪和职务过失犯罪的特殊行为主体的判断,不包括职业过失犯罪,其在客观方面构成要件中只作用于危害行为、危害后果的判定,而不作用因果关系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人身保险受益权的问题历来多有争议。2009年《保险法》的修改对该问题做出详细回应,而最主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第44条和第45条上。但是新修订的《保险法》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投保人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时,保险人可否免责、受益人丧失受益资格的情形、保险人向其他受益人支付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数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有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问题的阐释集中反映在其核心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中民族和民权两大主义的相关论述。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理和民族的独立自强,孙中山主张恢复民族精神。为此,他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提炼和阐释,通过古今中外纵横比较,肯定和赞扬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文明成就,应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实现民族主义或民权主义的基本路径和具体办法,从而将其转化为为现实革命服务的救国理论。孙中山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根本取向,同时又顺应世界潮流开放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